禅修老师,  松風水月,  每週講法,  2024

吃齋與教育系列之三:吃齋學佛

吃齋與教育系列之三:吃齋學佛
地點:法雨禪修中心

日期:2024年5月4日~5日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法雨禪修中心講堂,我是禪修老師Susan。上期與大家分享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無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因果規律的真理一直都在運行。《佛説三世因果經》是一部教導人們改變命運、積累福德的因果教育,是一部導人向善的佛學經典。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命運、福報、財富之所以有差別,都是由自己過去世的善業、噁業的業力來決定的果報。


隻有接受過佛學的教育,我們才會明白每個人命運、遭遇的不同,皆是因爲每個人過去世的業力不同所帶來的果報。在《地藏經》中説“南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唸,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句話告訴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起心動唸都會産生業力,業力就會産生果報。人的起心動唸都會産生業力與果報,何況是殺生吃肉的行爲,殺生吃肉更是重罪,果報更是慘烈。所以,我們一定要戒肉吃齋,修行佛法,轉化業力,轉化因果。


古文説:“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噁之報,如影隨形”。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禍福都是自己的心感召來的,我們的起心動唸都會産生善業、噁業的業力,業力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在因緣具足時業力的果報就會現前。我們要相信因果,因果規律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要時刻保持自己身口意要清淨,不要造下身口意的噁業。


有一句話説:“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娑婆世界的衆生被稱爲“有情衆生”,情執深重才會生在娑婆世界,情執是人類痛苦、生死輪回的根源之一。“情”不僅是指親情、愛情、友情,還包括各種情緒,如貪嗔痴慢疑等情緒也是人産生煩惱的根源。當我們心中産生貪欲、嗔恨等情緒時,就會産生業力,而業力是六道輪回的因。


在《佛説八大人覺經》中説“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這是佛陀慈悲將人生的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欲望過多、貪欲不足、執著欲望是人産生痛苦、生死輪回的根源。隻有放下對欲望的執著,做到不貪求,節儉生活,知足常樂,才會讓自己的身心愉悅自在。


佛説“捨離五欲,修心聖道。”五欲是指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欲望。人們隻有做到不執着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修行佛法,一心唸佛,通過唸佛、誦經、持咒來幫助自己清淨身口意,積累善根福德,轉化業力,轉化因果,改變自己的命運,才會離苦得樂,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


如何”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首先,重點是要修心。人的痛苦來源於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産生求不得、怨憎會等諸多的痛苦。佛説“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人心不足是痛苦的根源,少欲是幸福的關鍵,知足常樂是宇宙的真理。所以,我們要修自己的清淨心、知足心、慈悲心,來幫助我們減少欲望。


其次,我們要修習“聖道”,這個聖道就是佛道、菩提之道、解脫之道。佛説每個衆生未來都會成佛,隻因妄想執著不得証得如來智慧。我們想要解脫輪回之苦,就要消除妄想執著。佛説“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戒定慧可以幫助我們熄滅貪嗔痴的劣根性,開啟智慧。有了智慧自然就會放下對財、色、名、食、睡等欲望的執著。佛説“戒是正順解脫之本”。學佛人想有離苦得樂,必須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學佛的基礎。


佛説“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在六道中隻有人身才能修行,我們要珍惜得人身的機緣。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來到世界一趟不容易,不應該將生命浪費在殺盜淫妄酒的欲望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修行佛法,捨離五欲,精進修道,回歸自然,回歸本性,做一個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學佛人。


祝福大家聽經聞法,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4-4-30 Susan MI USA

留下一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