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  灵山七会

灵山七会 · 第四天:优楼频螺村(牧羊女供佛) – 雪山龙洞 – 七叶窟

行程时间:2018年4月9日

优楼频螺村

优楼频螺村(Uruvela·Sujata’s Village)是佛陀修行的重要地点之一,位于今天的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附近。在这里,悉达多太子经历了六年的苦行,最终认识到中道的重要性。他接受了牧羊女须阇提(Sujata)供奉的乳糜后,逐渐恢复了体力,并在之后前往菩提树下入定,最终成道。优楼频螺村的故事象征着转变和觉悟的起点,是佛教史上的一处重要圣地。

普拉格菩提洞 · 雪山龙洞(Pragbodhi Cave)

普拉格菩提洞又称雪山龙洞,位于杜迦什瓦里山(Dungeshwari Hills),距离菩提伽耶约12公里。洞穴由天然岩石形成,环境静谧。洞穴附近建有杜迦什瓦里寺庙群,以纪念这一圣地。寺庙内供奉着苦行时期的佛陀雕像,生动再现了他当年艰辛的修行生活。普拉格菩提洞是佛教徒的重要朝圣地。许多朝圣者前来瞻仰,表达敬意,并追随佛陀的精神足迹。这一地点展示了悉达多·乔达摩在灵性追求中的种种磨难。

在成道之前,悉达多乔达摩太子离开王宫生活,开始寻求灵性的真理。他在普拉格菩提洞内进行了多年的严酷苦行。然而,太子最终认识到极端苦行并非通往觉悟之道。离开洞穴后,他摒弃了过度的自我折磨,选择了“中道”——一种在享乐和苦行之间的平衡之道。正是这一觉悟最终引导他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获得成佛。

普拉格菩提洞象征着佛陀深刻的精神奋斗以及他对“中道”的觉悟。它提醒人们,极端并非通往觉悟的正确道路,而平衡与内心的沉思才是达成智慧与解脱的关键。对于参观者和朝圣者而言,这座洞穴是一个深刻的灵感之地,让人们更贴近佛陀的生活与教义。

七叶窟

七叶窟,又称为七叶岩洞(Saptaparni Cave),是印度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它位于比哈尔邦的王舍城(Rajgir),与早期佛教的集会活动密切相关。根据佛教传统,佛陀入灭后不久,第一次结集便在此洞内举行,用以编纂佛陀的教法和确立戒律(Vinaya)。

留下一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