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系列之:求生淨土

禪修系列之:求生淨土
地點:法雨禪修中心 日期:2025年5月10~11日
大家好!歡迎來到法雨禪修中心講堂,我是禪修老師Susan。今天與大家分享“”求生淨土”這個主題。
什麼是淨土?淨土是指“清淨之國土”或“沒有煩惱、汙穢的世界”,是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而化現的清淨世界。我們佛弟子都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淨土,有十方淨土。
十方淨土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每一方都有無量無邊的佛國世界,泛指遍虛空界,盡一切世界。
十方淨土是十方三世諸佛慈悲為了救度眾生,而廣發弘願,打造的淨土極樂佛世界。
我們應當發願往生淨土,以淨為歸,回歸淨土是我們每一位佛子最好的歸宿之一。
回歸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每一位佛子最好的歸宿之一。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亦稱為“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發願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世界,目的是為了救度眾生,讓眾生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無量壽、無量光,回歸佛性心海。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三根普被,可以帶業往生,九品九生,哪一品都是極好的。
現在是末法時期,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規律、不相信六道輪迴,不相信宇宙規律等宇宙真理,無論我們信與不信,宇宙真理一直都在運行。
今天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搞明白為什麼要回歸淨土以及如何回歸淨土這兩個問題?
一、 為什麼要回歸淨土?
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佛經裡叫“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的世界,苦多樂少、以苦為樂、以假當真、顛倒夢想的世界。在娑婆世界宣講正法、度化眾生斷惡修善、修心聖道、依教奉行、了脫生死、悟道成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裡講述:“……,‘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什麼是五濁惡世?下面我們好好地學習理解一下五濁惡世的定義與解釋:
五濁是指 “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劫濁 :人壽本為八萬四千歲,後因造作罪業 福德日淺 壽命亦每百年遞減一歲,減至二萬歲時,即步入劫濁。可知人壽自二萬歲至十歲之間,再由十歲至二萬歲之間,都是劫濁時代減到三十歲時有飢饉之災 減到二十歲時有疾疫之災 減到十歲時有刀兵之災 而世界眾生無不自作自受,是為劫濁。
見濁:正法、像法滅盡後,末法時代的眾生,知見不正,眾說紛紜,邪見增盛,不知修行善道甚至迷與一眾邪師門徒 以為真理 是為見濁。
煩惱濁:眾生追逐五欲六塵,引生貪、嗔、癡、慢、疑等煩惱而惱亂身心,是為煩惱濁。
眾生濁:眾生因為知見不正,邪念覆心,因此不知孝順父母,不懂斷惡修善,不畏惡業果報,以致福報漸衰,苦報漸增,身處火宅 卻不知何為火 何為火宅 樂著嬉戲 以苦為樂 以惡為善 引火燒身而不自知 是為眾生濁。
命濁:眾生因惡業增加,自作自受故壽命漸減,從往古八萬四千歲,到滿百者稀,是為命濁。
五濁之中,以劫濁為總,其餘為別。四濁中又以見濁、煩惱濁二者為濁之自體,而成眾生濁與命濁二者。
娑婆世界竟然五濁俱全 故稱惡世。
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眾生要了脫生死、悟道成佛進入涅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持續修行悟道,深造後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授記永不退轉,直至成佛。
二、 如何求生淨土?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一句話道破天機:“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原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與佛一體,無二無別的,只是因心有妄想執著而蒙蔽本來具足萬能的妙明真心,而沒有如來的智慧,才會生出種種煩惱,以假當真,以苦為樂,沉迷五欲六塵,造下諸多惡業,隨業受報,而無法出離苦海。
我們如何才可以出離苦海,求生淨土呢?
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講述如何求生淨土的方法之一:
“… … 尔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其二: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還講述16種觀想之修行法門。
(1)日觀:專心諦觀西方落日如懸鼓。
(2)水觀:澄心觀想西方水結成冰,清淨光潔,猶如琉璃。
(3)地觀:一心諦觀極樂國土琉璃寶地,內外明徹,清淨莊嚴。
(4)樹觀:一心觀想七重行樹,眾寶合成,枝葉花果八寶交織。
(5)八功德水觀:專心諦觀八功德水如如意珠流出摩尼水,注入華間。
(6)總觀:一心觀想極樂國土,眾寶所成,亭台樓閣,諸天雲集,作天伎樂,常念三寶。
(7)華座觀:一心諦觀七寶池上,百寶華台,妙真珠網,嚴飾金剛寶座,隨心變現,作大佛事。以上七觀是依報觀。
(8)像觀:一心觀想阿彌陀佛坐寶華台,觀音、勢至二大菩薩侍立左右,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水鳥樹木,皆說妙法。
(9)佛身觀:遍觀一切相。一心諦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於身相中,遍見十方無量諸佛。
(10)觀音觀:一心諦觀,觀音菩薩肉髻圓光,紫金色身,相好莊嚴,五百化佛、諸大菩薩,變化自在,遍滿法界。
(11)勢至觀:一心諦觀大勢至菩薩紫金色身,圓光普照,於一毛孔光明之中,遍見十方無量諸佛。菩薩行時,十方世界,大地震動。
(12)普觀:一心觀想極樂國土,主伴莊嚴,身坐蓮華,常聞妙法,精進行道。
(13)雜想觀:一心觀想阿彌陀佛,神通自在。於十方國土,隨類化現。三聖齊彰,大小無礙,坐寶蓮華。
(14)上輩生觀:一心諦觀上輩往生眾生,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一日一夜,蓮華開敷,七日之中,即得見佛。
(15)中輩生觀:一心諦觀、具足威儀,求願往生。自見其身,坐寶蓮台,聞四諦法,得阿羅漢道。聞法藏比丘二十四願,屈伸臂頃,生極樂國。
(16)下輩生觀:一心諦觀,罪業深重,誠心懺悔,專心觀佛,消除罪障。臨命終時,坐大蓮華,生極樂國。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聞實相法,發菩提心。
其三:在《楞嚴經》裡釋迦牟尼佛詢問諸大菩薩進入禪定、獲得開悟的方法,大勢至菩薩分享了以攝六根念佛憶佛之修行法門。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其四: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講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什麼是善根福德因緣?
善根,指過去世與佛、法、僧結緣所形成的善業、金剛種子,它會在後世因緣具備的時候生長成熟,故稱為善根。
福德,是過去所做的善業,已經成熟或即將成熟的善報。
因緣,因是八識田的善、惡或無記業種子,緣是種子成熟所需的必要條件。當因、緣聚合時,也就是內因與外緣(條件)都具備時,業報才會成熟出現。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的修行法門:發菩提心、斷惡修善、戒殺吃素、持咒誦經、一心念佛,這是最快的提升修行方法之一。
我們要了解更多的求生淨土的修行法門,可以深入學習經藏,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三部經文中講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的淨土世界,以及如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多方法。
我們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慈悲教誨,依教奉行,修心修煉,祝大家早日悟道成佛,成佛作祖,打造自己的佛國淨土世界,普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2025-05-08 Susan MI U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