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斋与文明系列之三:慈心不杀

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1月27日,欢迎大家来到法雨禅修中心,我是禅修老师Susan Ma,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慈心不杀》。
佛陀是拥有无上智慧,是三界众生的人天导师。佛陀通过自己亲修实证悟得的宇宙真理,佛陀知道人为什么苦?以及产生苦的原因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后,在鹿野苑第一次宣讲四圣谛、八正道法,度化五位比丘,世间的佛法僧三宝具足。从此,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普渡众生离苦得乐的事业。
佛陀的一生都在弘扬宇宙规律的真理,慈悲无量地教导众生断恶修善,净心修真。佛陀为了让众生更好地修心修行,从而制定五戒、八斋戒、十善等戒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减少业障,转化业力,清净身口意三业,更好地修心修行修炼佛法。
佛说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众生未来都会成佛。佛说的众生不仅是指人类,而是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的众生。每类众生示现不同的相,都是因为自己多生历劫的善根、福德、善业、恶业等因素所决定的。我们人类为了吃肉杀生,就是在杀害未来佛,杀生本就是重罪,杀业的果报很惨烈。杀业的业力是很难化解的,地球上各种灾难频发也是人类共业的果报。
佛陀慈悲为了唤醒众生的慈悲心、唤醒众生的自性佛性。从而制定僧团以及学佛人的戒律,无论是五戒、八斋戒还是十善戒,在所有的戒律中,不杀生为首戒。在《大智度论》经中记载着:“佛说十不善道中,杀罪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在《楞严经》中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一个人修行佛学,每日很精进地念佛、诵经,持咒等,每日坚持做功课,但是不持杀戒,不断杀,是无法证悟佛法真谛的。无论你修行多少劫,只要不戒杀,就无法出离六道轮回。因为杀生的业力很重,果报很惨烈。
佛知道杀生是重罪。杀生的业力让众生无法出离六道轮回的苦海,这也是佛陀为了救度众生出离苦海而制定“不杀生”戒律的原因之一。希望用“戒杀”来唤醒人的慈悲心,用戒肉吃斋来帮助众生修积善根福德。在佛经中说“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不杀就有很大的功德利益。所以,学佛人一定要持不杀戒,五戒是佛法最根本的戒律。学佛人只有严持戒律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佛说吃斋可以滋养慈悲心。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学佛的核心是修慈悲心,然而吃斋能更好地滋养我们的慈悲心,所以,学佛一定要戒杀,戒肉,吃斋修行佛学才能得到大利益。戒杀吃斋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修行方式。
佛陀教导佛弟子要“慈心不杀”,只有戒肉吃斋才能帮助众生唤醒慈悲心。佛说佛弟子一定要持不杀戒,不持戒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持戒也无法修积善根福德,不持戒无法证得菩提的智慧。
人类只有做到“慈心不杀”,才能化解业力,才能离苦得乐。
人类只有做到“慈心不杀”,才能唤醒妙明心,才能唤醒慈悲心。
人类只有做到“慈心不杀”,才能修积善根福德,消除业力增加福报。
人类只有做到“慈心不杀”,才能化解世间灾难,世间才能吉祥无患 。
人类只有做到“慈心不杀”,才能远离因果报应,才能度生死轮回脱。
“慈心不杀”的佛法教义,给人类带来”众生平等”的理念,打破人类是万物之首的认知。佛陀教导人类应该要尊重宇宙规律、自然法则去修心修行修炼。“慈心不杀”是佛法带给全人类社会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明。
2024-1-27 Susan, MI U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