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講法:隨喜功德(一)

每周講法:隨喜功德(一)
2022年12月10日-2022年12月11日
大家好,歡迎來到法雨禪修中心,這周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隨喜功德。
功德,簡單來說就是行善,一切善行、善語、善心、善念。具體地講善涉及的方式就太多了。佛法常常講到斷惡修善,斷惡本身就是善行,我們講的十善業實際上是斷除十種惡行,「不以惡小而為之」,做到斷除一切惡,就是時刻的善行。那修善更是一種直接易見的善。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是善,念經、持咒、精進、忍辱、吃素、隨緣放生、如法地修行、救度、傳播佛法、傳播宇宙真相、勸人向善都叫善。普賢菩薩十大願也是在行善,佛菩薩所做的一切更是大善,佛菩薩對眾生的所有教導是在教眾生如何修善,因此隨喜功德也是一種善。隨喜是當我們聽聞、見識、感知到這些善時生出的歡喜心、贊嘆心和想要去效仿的發心。隨喜看似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行為,好像隨時隨處都可以簡單地說上一句「隨喜贊嘆」,可做到真正地隨喜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要去修。
首先,要做到隨喜功德,就要有智慧地去分辨什麽是功德,如法地去修習才能得到隨喜的功效。我們講到一切善都是功德,但真善卻不是想象中那麽容易判斷的。隨喜這個行為本身就有贊同、敬佩、贊嘆的含義,當人們這樣表達時展示出來的是一種認可的態度。常常看到有的人不加分辨思考地隨喜,看到別人家庭幸福要隨喜,看到別人事業成功也要隨喜,看到別人孝敬老人也隨喜,看到別人去做一切看似佛教類活動都會去隨喜,這是有問題的。並不是說家庭幸福、孝敬老人是不值得贊揚的,是因為判別的標準不同,如果是一個普通人,這當然是一件推崇和贊揚的事情,可對於修行者,就要以如法去界定和衡量,修行講舍離五欲,又怎麽能去贊嘆對世俗的追求呢?當今看似修行者很多,真修行者卻很少,我們所能看到的佛教活動、宗教儀式越來越多,形式主義泛濫,殊不知,不隨緣地放生是在變相地殺生,用堆積如山的物品去火供實則是在浪費食物、汙染環境,對出家人無止境地供養更讓世人忘記了出家的初衷,對廟宇的捐贈變成了一塊塊刻上自己名字的磚瓦,更促發著分別心,以錢財的數目劃分等級,互相炫耀攀比,把這種與修行毫無關系的行為一一陳列、展示、宣揚,因此誤導著大眾。如此數不勝出的例子每時每刻正在發生著,這裏面的原因很多,但人們隨口的一句隨喜贊嘆難辭其咎。不加分辨地去隨喜贊嘆是不如法行徑的催化劑,是修行途中的煙霧彈,影響迷惑阻礙著世人對佛法的看法,讓大家越來越看不清何為真善,何為真修,以假當真、習非成是。因此隨喜如法的功德至關重要,隨喜是一種表率,去告知還不了解佛法的眾生什麽是如法。那何謂如法?一切佛所說所做皆是如法,修行人的標準當以佛所說為準,更要把這個學佛的標準傳播出去,功德講求如法,隨喜講求智慧。前面說到隨喜功德本身就是一種善的表現,並且是積累功德非常好的方法,但如果我們隨喜了假善、偽功德、不如法的功德,我們非但沒有功德可能還會造下重業,智慧地去分辨善惡,如法地去隨喜功德是首要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本身也會增加更多的智慧和分辨力。
第二,我們說善有假善,功德有偽功德,那隨喜呢?隨喜也有真偽。真心隨喜的功德等同於自己去做同樣的事情,無我地去隨喜功德甚者超過做功德的人。可真心地隨喜並不容易,去審視自己,當看到別人在精進修行、布施供養、持戒忍辱之時說出的那一句隨喜功德,有多少是發自內心的,又有多少只是形式,有多少是為了讓自己有功德,又有多少是沒有嫉妒心的,有多少是願意去效仿的呢?若有絲毫參雜之處,便不能稱之為真正地隨喜。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修煉眾生一顆如如不動的心,而修習隨喜可以很好地觀照和對峙習氣。當他人在做功德之時,當他人在做自己沒有想到、沒有能力的功德之時,當他人修行有提升成就之時,當他人做到了我們自身做不到的事情之時,這時候真正地隨喜並不容易,常常伴隨的是羨慕嫉妒恨,覺得為什麽不自己;伴隨的是傲慢心,覺得沒什麽了不起,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伴隨的是心裏的不平衡,甚至升起自卑、嗔恨、誹謗、猜疑之心。若能發真心隨喜不再執著於你我,隨喜的一剎那便是放下我執,便是沒有了我相,又何來五陰熾盛呢?如此觀照便可以檢測到自己的每一個次隨喜是否真誠、是否同理、是否贊嘆、是否願意去效仿,如此也是在消業增福、消除習氣,同時還可以激勵自身去學習、去效仿、去改進、去精進、去提升。
第三,真正地隨喜是境界的體現,看到別人行善時能發起大隨喜是菩薩所為,此時的隨喜從根本上斷除了分別心,佛菩薩明白眾生一體的道理,明晰地知道眾生行善既等同於自己行善,任何一個眾生的進步佛菩薩都會感到法喜充滿,因為那就是自己啊。佛菩薩全部的生命意義是救度行善,不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在行善,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因此目標一致,而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對象又是與自己一體的眾生們,當然會真心地開心啦。這也就是《金剛經》裏所講的「無我相,無人像,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看到別人在積功累德時發起的真隨喜心是無我的,不再執著於自己的功德,放下了小我離一切相,體悟眾生一體,隨喜的真誠有多深,層次就有多高,這是隨喜者覺悟的體現。只有真正證悟到功德也是無我的,隨喜也是無我的,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才是最純凈地隨喜。佛菩薩想要眾生通過隨喜功德這個方法去修煉、修習、提升,最終達到如此境界,那是真正覺悟成就之時,才會做到真正地隨喜功德。
感謝大家的聆聽!

 
	
	 
	
			
			


一個評論
Glen
I have learnt some useful advice from reading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