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講法:稱贊如來

每周講法:稱贊如來
2022年10月29日-2022年10月3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法雨禅修中心,这周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称赞如来。
称赞如来是普贤王菩萨十大愿的第二大愿,称赞如来和礼敬诸佛看似相似却有非常大的差别。礼敬诸佛侧重的是“身”的修习,时刻保持谦卑的姿态,从而可以更好地修“心”修“意”。称赞如来则是侧重“口”上的功夫。修行是“身口意”全方面地改进,所以说礼敬诸佛和称赞如来在修行中都很重要,并不重复。
佛说所有众生都将成佛,因此礼敬诸佛我们应当无分别地敬畏天地万物,以此去消除分别心、傲慢心,借此去修炼忍辱心、谦卑心。称赞如来却不能像礼敬诸佛一般地去称赞一切众生。如来,事物本身的样子,初始的状态;《金刚经》中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究竟什么是如来?一切“无我、无相、无分别心”是如来,一切顺道是如来,一切菩提心、菩提语、菩提行是如来,一切帮助其他众生了解世间真相、使其回归初始状态的行为叫如来。如来和佛都是在表示大智慧、大觉悟、真相、本来。大智慧不是家长里短和忠孝仁义,不是世俗中人们琐碎的事情,如果这些是大智慧,释迦摩尼佛就不值得称赞,因为他没有尽孝尽忠,没有做世俗认为对的那些事情。
大智慧是超凡脱俗的。
大智慧是无量无边的。
大智慧是心系众生的。
大智慧是慈悲为怀的。
大智慧是同体一心的。
大智慧一定是觉悟的。
大智慧一定是放下的。
大智慧一定是解脱的。
大智慧一定是救度的。
大智慧一定是无我的。
不能把世间认为的善当做真善,不能把世间认为的爱当做真爱,不能把世间认知的标准作为修行人的标准。释迦摩尼佛离开了家,没有做到一个为父为夫该对家庭所做的关爱陪伴,没有做到一个为子该对父母所做的孝敬顺从,没有做到一个为君该对子民所做的仁爱施恩,我们该称赞他么?释迦摩尼佛为了寻找一条全天下众生可以解脱之道放弃了俗世的一切,求来的是人类从未有过的光明和希望,求得了可以使无量无边众生解脱、觉悟、成就的妙法,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才是我们应该时刻称赞和效仿的。
我们要去称赞所有大智慧、效仿一切大智慧、宣扬一切大智慧。应当让所有众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和慈悲,什么才是众生该去真正追求和向往的,什么才是真正该去称赞的。千千万万不要认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世俗认为的好事就是该去称赞,一切自私自利、以“我”为前提的善都不是大智慧,在这个五浊恶世大部分众生都是颠倒的,世俗认定的善大部分不是真正的善,我们帮助一个人是善么?是智慧么?那要取决于帮了什么,帮他更沉迷于这个俗世,帮他在世俗的环境里更舒畅,帮他暂时减少或消除了痛苦,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真善,是没有智慧的帮助。帮一个人觉悟、帮一个人放下、帮一个人解脱才是真正的关爱和智慧。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已经悟道的修行人在森林中行走,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他应声去看,看到几只乌鸦站在树杈上,修行人定神一看,观到其中的一只乌鸦曾经是他过去世的儿子,那一世他是个在家的修行人,也曾动过出家修行的念头,可当他要离开家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觉得自己这样离开太残忍、太不人道了,最终他选择了世俗的爱和善,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在家做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修行人想到这一切连连摇头,感叹自己失去了太多、错过了太多、耽误了太多,不仅仅为此转世轮回受业晚了几百年才成就,更害了自己曾经的儿子,使其沉溺于家庭世俗的爱欲中,曾堕入地狱道,现在又转世为畜牲,如果自己当初明白什么是真的善、真的爱,或许他早已脱离苦海悟道成就,也许都在救度其他众生了。这个故事或许能让大家想想我们对善恶对错的认知有没有错误和偏差。因此,去称赞如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明白谁是如来,什么是如来,什么是真善,莫不可做颠倒众生以假为真,更不可不去分辨地赞扬传播背道而驰的理念,否则害人害已,这并不是分别心,而是智慧的去分辩。
明晰了该称赞的对象,接下来就是如何去称赞了。当我们称赞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认为它是对的、值得宣扬的、值得学习的,因此去学习和效仿是最好的称赞。不然嘴上说这样真好啊,行为上却不这么做或者反着去做,这一定不是真心的称赞。我们去效仿如来就是一种最大的称赞,如来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如来怎么说我们怎么说,时时刻刻去关照自己的身语意,把“如来会不会如此”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准则,发现了问题及时地修正,这就是时刻的称赞、最有诚意的称赞、最发自内心的称赞。
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认为忆佛念佛也是一种称赞,想着、念着、说着的都是所钦佩、赞叹、学习的对象,难道这不是一种最好的称赞么?
除了学习如来的精神,效仿如来的行为,称赞他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宣扬他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智慧、这种精神、这种慈悲、这种真爱,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如来,让大家都去学习,这就是最实际地、最有效地称赞。在这些称赞的过程中,领会更多如来的智慧,体悟更多如来的光爱,逐渐增加自己的智慧与慈悲,这样会更加明晰作为一个修行人对待事物的评判准则,选对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愿众生都能如法地称赞如来、效仿如来、成为如来!
感谢大家的聆听!下周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