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發願?

禪修系列之九:為何發願?
地點:法雨禪修中心 日期:2024年7月27~28日
大家好,歡迎來到法雨禪修中心講堂,我是禪修老師Susan。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為什麼發願?
發願是指發起誓願之意。又作發大願、發願心、發無上願。發願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發求菩提之願;二是發度有情眾生之願。
發願是學佛的基礎,學佛修行一定要有大願心。我的師父告訴我,「願心對修行人來說,就像火箭發射的定位系統一樣重要」。願心給我們學佛修行指明方向,讓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不會感到徬徨。
無願不成佛!十方諸佛菩薩因地修行時都發下弘誓願,並實踐弘願而成就自己的淨土佛國世界。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而成就東方淨琉璃世界;普賢菩薩有《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觀世音菩薩有尋聲救苦的十二大悲願,地藏菩薩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十方諸佛菩薩都是依自己不同的發心、願心,而成就自己的淨土佛國世界。
我們學佛應該效法諸佛菩薩發弘誓願,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髮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願心。我們效法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發四大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願心。
2500多年前悉達多太子目睹了古印度的眾生受到不平等的壓迫,為了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眾生而出家修道,最終透過自己的中道修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智慧,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多生歷劫發五百大願的果報。
佛陀在娑婆世界宣講佛法,教化眾生知苦、覺苦、離苦,修行佛法,這是一件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偉大事業,這一切都源自於佛陀慈悲救度眾生的願心。
我們學佛是為了成佛,所以我們學佛修行要有願心,要發斷一切惡的願心;要發修一切善的願心;要發救度眾生離苦回歸淨土的願心;要發代眾生受一切苦的願心;要發“無我無為 順道而行 造福蒼生 普濟億靈”
的願心。
我們學佛有了願心,學佛才會勇猛精進,不會懈怠。學佛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執著世間的人與事。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的一切事物如閃電、露水一樣的短暫、夢幻,不要執著,一心念佛,證悟菩提才是正道。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修心修行。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斷惡修善。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自利他。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自覺他。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自度他。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效法佛陀。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行菩薩道。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引導人向佛。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無我奉獻。
發願,是為了讓我們更能普濟億靈。
我的師父告訴我「有願有行方能成就」。信願行證是修行佛法的核心。我們學佛有了願心,就要付諸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願。
佛說過每個眾生最終都會成佛。我們每個人都是未來佛,學佛要有願心,願心是行動的動力。有了願心、有了行動,願心才能實現。我們實踐願心會喚醒真心的覺醒,心力的能量越大,學佛修行就越穩健。
發願是學佛的基礎,行動是成佛的關鍵。
今天與大家分享「為什麼發願」的個人修行的感悟,謝謝大家的聆聽。祝福大家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發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的願心;發回歸淨土極樂世界的願心;發學佛成佛的願心。
祝福大家早日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4-7-27 Susan MI U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