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禅修老师,  松風水月,  每週講法

吃齋與自然系列之:順應自然法則

吃齋與自然系列之:順應自然法則
地點:法雨禪修中心 日期:2024年11月16~17日

大家好!歡迎來到法雨禪修中心講堂,我是禪修老師Susan。本期與大家分享吃齋、修行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幫助學佛的有緣人,祝福更多的有緣人能走上戒肉吃齋,淨心修真的菩提之路。

一、吃齋是順應自然法則,提升生命的層次。
在佛教中倡導慈心不殺,戒肉吃齋。不殺生是五戒之一,是所有佛教徒都要遵守的基本戒律。人類不要貪口腹之欲而殺生,殺生的業力是很可怕的,殺生的果報就是墮落三惡道的果報。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是出離六道輪迴,犯下殺生的果報就不能出離輪迴,只能隨業受果。在佛經中說「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所以,想要出離六道輪迴就要戒肉吃齋。吃齋戒是修行學佛證悟菩提之本。

佛是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人。佛告訴人類,宇宙中的「因果報應」規律是真實不虛的。殺生吃肉只會陷入「冤枉相報」的因果中生死輪迴。學佛修行一定要戒殺吃齋,才能止惡斷惡,才能滋養慈悲心,才能清淨身口意,才能證悟菩提之道,才能跳出三界,出離六道輪迴的苦海。

佛法的核心是慈悲心。吃齋是慈心不殺的表現。修行者透過戒肉吃齋來避免殺生的惡業,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在佛教中倡導「因果報應」的理念是幫助佛教徒止惡斷惡的。吃齋是止惡斷惡最好的方式。佛告訴人類,眾生平等,眾生皆可成佛。殺生就是在殺害未來佛,這個果報是很慘重的。吃齋就是順應自然法則,尊重生命,滋養慈悲心最好的方式。

在佛經中說「貪嗔癡」是人類墮落三惡道的因。 《地藏經》中說,人的起心動念都會產生業力。學佛修行的核心是證悟菩提之道。修道的基礎是先清淨身口意三業。吃齋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淨化身心,培養慈悲心,熄滅貪嗔癡。所以,吃齋是止惡斷惡、熄滅貪嗔癡,提升生命層次最好的方式。

二、吃齋是順應自然法則,化解生態危機。
吃齋不僅是佛教徒要遵守的戒律,也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保護。在現今的社會,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生態環境惡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生態環境面臨氣候暖化、資源枯竭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危機,這些危機導致自然生態失去平衡。生態失衡,自然災難就越來越頻繁。面對災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人類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研究發現吃肉是生態危機的主要因素。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拒絕吃肉,素救生態。現在吃齋不僅是個人宗教信仰的行為,更是一種保護生態環境,拯救生態環境的環保行為。

人類吃肉大量地消耗了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和能源等,導致生態環境劣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人類只有順應自然法則,戒肉吃齋才能化解生態環境的危機。吃齋是一種低耗資源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人們透過戒肉吃齋,可以減少糧食和水資源的浪費,減少生態系統的壓力,維持生態生物多樣性系統的平衡。

在佛法中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要廣度一切有情眾生,要做一個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他的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是從戒肉齋戒開始,只有吃齋才是善待一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包括人類和動物。我們的慈悲心不要局限於對自己親人的關愛,我們要擴展到對所有人類和動物,以及整個自然界的關愛。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河流、山川,都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保護環境、愛護自然,也是我們實踐菩提願的使命。

戒肉吃齋的目的是培養慈悲心,也是保護生態環境。人類透過戒肉吃齋,不僅可以化解生態環境的危機,同時也提升了生命的層次。吃齋不僅是對動物慈心不殺的表現,更是對生命真諦覺悟的一種表現。吃齋、修行和自然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三者之間是相互連結、相互存在的。

今天「吃齋戒與大自然」這個主題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的聆聽!
南無阿彌陀佛!

2024-11-13 Susan MI USA

留下一個回覆